close
《數位之牆》七年級與吞世代
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訂閱數量:90,998 出版日期:2003/09/14

您的朋友利用數位之牆網站上的「轉寄文章給朋友」功能將本文章轉寄給您。


 

七年級與吞世代

為什麼媒體的報導老是讓大眾感覺,「現在的年輕人真是糟糕」?

最近,七年級的人又再度的成為社會的焦點。所謂的七年級,是指台 灣地區1981年到1990年出生的人。這批人之所以會成為焦點,是因為 今年他們大學畢業了,開始進入各式的職場當中工作。

公司裡有幾個七年級的同事,他們剛出社會,正從事很基礎的工作。 雖然已經在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但卻從沒想到去問他們幾歲。還是因 為最近媒體大作文章才猛然想起,對喔,這群人就是所謂的七年級。

你對七年級的印象是什麼?抗壓性低,很敢講話,很不努力,要求又 太多?不管媒體怎麼塑造這樣的世代印象,你是否還記得才沒多久之 前,媒體也這麼樣形容六年級的人。

不知道與筆者同一個世代的六年級,是否應該要高興「後繼有人」, 承接了這樣的世代印象?或許,等到所謂的八年級也出社會了,這個 棒子會繼續交接下去?

姑且不論成長環境對於這群人的價值觀有什麼影響,筆者倒是覺得, 網際網路的存在對這群人的行為與認知產生的深遠的影響。對越年輕 就接觸網路的人,影響越大。

前一陣子電視新聞報導,中學生暑假期間還要被要求到學校去上輔導 課,學校因此跟學生收取暑期輔導的學費。學生認為這不合理,因為 老師在暑假期間即使不上課也領薪水,憑什麼要學生再交錢給學校, 理由是要付老師暑期的薪水?

結果一批學生自己上網路去查詢教育相關的法規,證明學校收取這個 費用無憑無據,最後還鬧上新聞。

筆者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有很深的感觸,網際網路的分散式特性,將 權力的下放進行得如此徹底。「知識就是力量」,以往的年輕人很少 有其他的資訊管道,因此會順著既有的威權體制運行。老師說的都是 對的,至於是不是對的,反正也不可考。

最近台灣出了一本書,叫做「人小錢大,吞世代:一年影響全球一兆 八千億美元消費的小巨人」。所謂的「吞世代」是指目前八到十四歲 的兒童。他們雖然年紀小,也沒經濟能力,但卻很有自己的意見,因 而影響了父母親 60%的購買決定,被視為是「消費小巨人」。

不管是七年級,中學生,還是還在唸小學的所謂「吞世代」,為什麼 小小年紀就意見很多,很敢表達,很敢爭取,很「不聽話」?是多元 的資訊管道給了他們這樣的力量,而其中網際網路有關鍵性的角色。

筆者腦袋裡閃過一個念頭:「遲早有一天,學校再也不能教學生什麼 。」網際網路是豐富的訊管道來源,而且與圖書館不同,因為「彈指 可得」。老師可能被學生輕易的問倒,如果還覺得自己的使命是「傳 道,授業,解惑」,面對未來的學生將會很辛苦。

職場上的世代衝突,也可能會發生在這個點上面。五年級的人穩定性 強,吃苦耐勞累積了十年的工作經驗,好不容易爬上主管的位置。但 現在的年輕人只要頭腦夠靈活,工作上獲得的經驗加上來自網路的資 訊,可以不需要花十年去累積。「師父不肯教,我自己想辦法學」。

所以很容易可以看見企業開始破格錄用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擔任部門副 總,尤其是這種情況居然發生在向來保守的金融產業上面時,更令人 感到驚訝。在講究績效的現代企業中,用心的年輕人發展得很快。

我們不能說現在的年輕人比以前的人要優秀,但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優 勢的,這個優勢來自於資訊管道的暢通。五年級的主管,其實這個時 候也跟學校老師一樣面臨了相同的問題,覺得「教不動,教不聽。」

面對年輕人,五年級的主管不能再想著教導知識或者經驗給年輕人, 而是要教導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因為七年級的人樂意這樣做 。直接給答案,或者甚至直接下命令,會讓他們覺得你「威權」。

而七年級最大的問題,在於「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網際網路儘管是 個豐富的資訊來源,但它一樣有著深度與廣度無法兼具的問題。換言 之,網際網路的廣度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它的膚淺卻也無人能及。

如果自以為有了快速獲得資訊的管道,就知道全天下的事情,這絕對 是膚淺的想法。很多人生上面的歷練,透過這個管道是無法獲得的。 此點年輕人應謹記在心,而且確實是可以跟主管學習的地方。

時代的巨輪不斷在前進當中,我們總是希望人類整體是在進步當中的 ,而不是在退步中。為什麼媒體的報導老是讓大眾感覺「一代不如一 代」,「現在的年輕人真是糟糕」?我們應該要多想想。(文: 【換日線資本】合夥人黃紹麟 上一篇: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五)帶入內容與客製內容


■ 歷史上的今天 - 凡用心寫過的必留下痕跡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 關於作者
黃紹麟,原名黃彥達,1998年 4月創立數位之牆,以觀察科技趨勢為終身職。曾任職新浪網,台灣大哥大,3G威寶電信。2006年後於大陸工作,曾任職51.com擔任總裁助理暨發言人 (後轉戰略顧問),湖南衛視快樂購旗下電子商務子公司擔任營運長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擔任運營總監 ,以及著名天使投資嘉丰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目前於換日線資本擔任合夥人,從事科技初創企業投資的相關工作。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血拼購 的頭像
    血拼購

    血拼購

    血拼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