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奇

網評/法國人擁核的理由,台灣適用嗎?

三分鐘熱度(原文《法國人擁核的理由,台灣適用嗎?》連結在此)

幾週以來,我的臉書不斷被災難片洗板,用核災受害者的照片來嚇人並不道德,如果核四真有公投,大家都有一票,每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還是要找出我相信的結論。

第一個我想知道的是,在台灣之外,還有哪些國家想要蓋更多核電廠,又有哪些國家想減少核電廠?天下雜誌作了這個簡明的地圖給大家參考。依照這個地圖看來,世界各國中,目前也只有碳排最多的美國比較傾向擁核,連曾經最擁核的法國,在福島核災之後民眾態度也迅速轉為反核。所以,可見不管你是哪國人,小老百姓要的都不多啊,不是經濟成長、增加更多消費、加更多的班,或是擔心溫室效應已經很嚴重(你會跟朋友聊溫室效應嗎?虛偽)。小老百姓要的,也只是好好活著,希望下一代平安健康的成長,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家園仍在而已。

但我還是好奇為什麼法國社會曾經一度不反對建核電廠,也許可以讓我藉此認識核能的好處。法國核能政策巔峰的時期,曾有三分之二法國人擁核,全國有80%的電力是由核電供應,法國有59座規格一致的反應爐。法國的核能發電,不但自用有餘,還可以外銷電力到德國和比利時。

高貴上流的法國人不反對核電,可能表示核電其實沒那麼糟。但法國人不反核的事實,真能給台灣人一個理由,讓你贊成核能嗎?

於是我找到了這本書,在以下這本書的第四章,我發現它有對法國核能情勢的詳細分析。這本書的作者是兩個在能源界當顧問20年的人,他們寫作的目的,是向大眾行銷核能的好處。本書讀來無趣,在Amazon上的評價也很低,看來銷售慘淡,還有一本新書賣你0.97美元的跳樓價,但這本書是美國的大出版商Wiley出的,所以看看也罷。

截圖來源:Amazon

核電在法國玩得起來,仍然有他的時空和文化背景。

1.法國的工業水準很高,政府有優良的傳統。

法國的官僚主要由工程師和科學家出身,舉凡政府主導的大型工程計畫,如子彈列車,超音速飛機等人類的創舉,都一一成功了,所以法國人有理由相信政府會將核電廠處理的很好。

相較之下,美國的官僚是以律師出身為主,律師的專長是講話不是做事,所以三浬島後,美國人不相信律師組成的政府會搞好核電,所以就比較反核。那我們台灣的政府呢?因為長年的奴性教育,導致民主素養落後,所以我們選出的多半是權貴子弟、黑道,或帥哥美女,這些人的專長是貪汙、說謊和裝傻。而且就歷史看來,我們台灣除了雪隧和台北101之外,政府從未搞成過任何先進的工程,所以台灣人不相信政府有能力處理核電是正常的。

2.法國不產燃料,法國要躋身強國之列,一定要追求能源獨立,所以要有核能。

法國也沒有產燃料,要發展經濟一定要靠進口化石燃料,偏偏法國人又比較驕傲,路易十四的帝國還活在他們心中,所以他們要找回往日光榮啊!法國人覺得自己不能依賴進口石油來發展經濟,特別是在1956年埃及佔領蘇伊士運河,1973年的石油危機,法國完全無法進口石油,法國政府二戰之後對全國推銷核電的口號正是:

「No oil, no gas, no coal, no choice」

這個清況在台灣是類似的,我同意一國的能源獨立很重要。但家園的安全,又在能源獨立之上。自古小國無外交,只能仰大國鼻息維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相信台灣有很多議題(包括美牛、能源獨立性) 都是假的,只有和大國搞好關係是真的。

3.法國政府花了很多錢,向全國行銷核能的優點。

法國人深諳行銷的威力,各種法式精品,不都是靠廣告創造出高尚的形象?法國政府花了很多錢為核能打廣告,舉辦活動,來對全國人民行銷核電廠的好處,法國政府長期舉辦核電廠參觀活動,大約600萬法國人都參觀過核電廠。政府打開門歡迎你來看核電廠,不怕你知道他在幹嘛。

相比之下,台灣的政府在決定蓋核電廠之前,他們有花錢打過廣告嗎?有告訴你核能的好處嗎?有邀請你去參觀過核電廠嗎?他們有讓你覺得他們很誠實嗎?他們什麼都沒做,而這樣你也會自動自發要贊成他們建核電廠,法國政府還要努力宣傳,行銷核電的好處才能讓法國人接受核能,但台灣政府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你接受了核能,可見台灣最成功的,還是奴性教育。

4.法國人的目標遠大,正在研發核廢料回收的技術。

法國人怎麼處理核廢料呢?核廢料的問題全世界都有,法國當然也有,法國政府也是想說,先把核廢料放到人口最少的鄉下地方,通常鄉村的人口最少,生活最單純,用的電最少,但是核廢料卻要擺他家旁邊。但法國政府是全世界第一個想回收核廢料,再次利用的國家,但只是還沒成功而已。基本上,法國也有反核廢料的抗爭,除了核廢料貯存區附近的農業區居民,法國人還是和核電廠幸福共處。

和電子垃圾不同,台灣生產的電子垃圾還能拿到中國,印度去放,但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願意讓你放核廢料。台灣土地小,核廢料的問題,最終只是演變成欺凌弱勢的人性悲歌。

總結

本書第四章分析核能在法國為什麼成功,法國人擁核的理由,是因為法國的工業水準高,比方說可以做出如子彈列車、超音速飛機那種坎展,法國要追求化石燃料以外的能源才能晉身強國之列,政府也下了本錢對民眾宣傳教育,而法國核能政策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回收核廢料。台灣需要能源,但台灣工業水準遠不如法國,台灣政府對核能的態度也不透明,台灣對核廢料更沒有規劃。所以法國人擁核的理由,對台灣而言並不適用。

●作者三分鐘熱度,原文《法國人擁核的理由,台灣適用嗎?》發表於部落格。此文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您的聲音與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Read More

偵查大公開嗎?

吳景欽

八里雙屍命案不僅引起社會矚目,且隨著案件的撲朔迷離,不僅媒體緊盯,更不時有所謂「獨家」的消息出現,而各談話性節目的名嘴,也紛紛扮演起福爾摩斯,以來推敲、評斷與模擬案情。如此撲天蓋地的報導與評論,已使偵查不公開原則流於空談。

偵查不公開,乃規定於《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1項,而之所以不能公開,乃因在偵查階段,證據尚處於摸索與找尋階段,若有犯罪者尚未被查出,過早的將案件細節曝光,必使犯罪人有所準備,而可以有時間為逃亡、湮滅證據,甚或想辦法使相關證人封口。而媒體對於犯罪事件鉅細靡遺的報導,亦可能會出現所謂模仿犯(copy cat),致使偵查工作更為困難。當然,偵查不公開原則更重要的目的,即是在防止因媒體的大量報導,而使輿論對被告產生未審先判的預斷。同時,此原則也在保護第三人,即目擊者或被害人的隱私權,以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惟偵查不公開並非絕對,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3項,為維護公益或合法利益,仍例外可公開。如犯罪人脫逃,為使民眾加強警戒並防止被害,即有必要為公開;又若犯罪人不明,則必須尋求大眾找尋,而可在不公布偵查細節及維護被害者隱私權下,為合理的公開。這不僅可適度解消民眾對於案件的疑慮,更可將流言四起的全民偵探遊戲,轉成是對治安真正有助益的全民協尋運動。

所以,為了更有效規範司法人員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去年五月,立法院即增訂《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5項,授權由主管機關制訂相關的辦法,司法院亦因此於今年一月公布「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明訂不公開的原則與例外。並希冀藉由此規範,來使過往模糊不清的偵查不公開原則明確化,免使司法人員無所依歸,若因此有所違反,更應受相關的行政懲戒或刑事究責。只是如此的良法美意,卻在八里案中破功。

此次的八里雙屍命案,檢警機關在找尋證據屢屢遭遇瓶頸之際,媒體卻能繪聲繪影且意有所指的具體描述,實已讓人搞不清,這些資訊到底是偵查機關所洩漏,還是媒體本身的揣測與渲染。而這些雜亂的訊息,不僅會干擾偵查工作,更使涉嫌者被貼上有罪標籤,所以,當法院不為羈押並為交保裁定時,輿論即會質疑法院是否縱放人犯,甚至是恐龍法官的指責,致使司法公信力大受打擊。又在如此高頻率的報導下,也會使案發現場周遭的居民、目擊者等人的日常生活受干擾,致使某些尚未曝光的目擊者對出面檢舉望之卻步。

而面對如此紛亂的現況,卻未見檢警機關根據「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第9條第8款的規定為適時的澄清,就算這些訊息非偵查者所提供,恐也難辭尸位素食之指摘,亦使剛修法不久的偵查不公開原則成為具文,讓人感到突兀,更顯得諷刺。

●作者吳景欽,博,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Read More

印度修法 與18歲以下少女發生性行為就算強暴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印度性侵頻傳,先前一對到該地旅遊的瑞士夫妻,妻子還當著丈夫面遭4人輪暴,又讓當地性暴力問題成為國際焦點。印度內閣現將提案修正刑法,把性行為「同意年齡」從16歲調高至18歲,未來完成立法後,跟未滿18歲少女發生兩情相悅性行為者,將依強暴罪論處,希望從未成年女性開始,加強對女性的保護。

▲印度巴士輪暴案引發全國民怨,被害人最後不幸過世,該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開始修法杜絕強暴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印亞新聞社》(Indo-Asian News Service)18日報導指出,印度聯合政府下午召開全政黨會議達成共識,將向國會下院(Lok Sabha)提案修正刑法條文,把合意性行為的「同意年齡」,從16歲改為18歲。

2012年12月16日巴士輪暴案發生後,全印各界大聲都疾呼要求強化反強暴法制,把合意性行為的同意年齡修法提高,被視為改革的第一步。報導指出,修法後跟未滿18歲少女發生性行為,就算是兩情相悅,也會被視為強暴。

另外,遭控性別犯罪的嫌犯若是未成年,初犯者將判1年緩刑,若再犯,就會依強暴罪論處。

Read More

廣設大學沒錯 錯的是分配

傅延文

拜讀聯合報上尹教授『大學混文憑 才是浪費資源』一文,筆者同樣認為政府讓這些寶貴的教育資源給浪費掉了。但理由跟尹教授不同。

國家基於發展與進步,有讓人民享有高等教育機會之義務。然就綜合人類心理、生理的發展,處在高中畢業的18歲時,其心智已算是成熟。因此,在完成高中職教育後,我們可以認為,一個人應已具備基本的社會能力。至於是否要接受大學教育,則是個人的選擇。

而從稅賦制度來看,臺灣跟北歐社會福利國家顯然也有一段差距。因此,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政府並沒有讓所有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義務,也沒有必要。既然大學不是義務教育,那麼政府補助公立大學學生的學費,並干預大學學費調漲,其理由並不夠充分。

筆者認為,政府分配教育資源,應當是著重於學校的發展,提高教學與研究人員的待遇,並強化大學的功能。即便學費都應以私立大學的收費為基準。但政府可以將原本平均分配給每一位學生的補助費用,資源整合起來,以提供較多的獎學金名額和等級。當然,就中低收入戶,則應另設經費補助以符正義。

社會對於大學文憑的需求,只是一種被操控的意識型態,廣設大學對於文憑價值不必然造成影響,這就是一張門票,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如果政府能夠有效充實基礎教育,將所有學生的知識能力與品格能力都能拉到相同的水平,那麼大學文憑並不會因為『量』而受到影響。而且,也因為公私立學費的不均等,扭曲了各大學發展的公平性。

而筆者對於原文不認同的地方在於,教授的觀點是由上往下,所以才認為有些學生在大學裡是浪費青春。但若由下往上的觀點,則是學生認為教授們在教什麼?有的上課像念經,有的上課照本宣科,有的上課中文還要參雜英文,有的將簡單的公式越講越複雜,複雜的又不會簡單說,把課堂當研討會,有的根本是來聊心事的,而且每周都上課似乎也沒這麼必要,像是法律課需要每週上課嗎?似乎也沒有這個必要。例如在國外不少知名學府的教授,開學時就跟學生說,這學期只會上六次課,定時交報告跟閱讀心得,以及期中期末考。所有的訊息跟討論都公開在教學網站上,如果最後成績不及格,就依規定處理。而且也要養成學生自行閱讀的習慣,臺灣的教育太呆化了,都幫學生排好該上什麼課該念什麼。結果,當時間、空間有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唸書。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也導致臺灣越來越缺乏創新。

當然,學校也有真的是很不認真的學生,品性也很差,也聽過擔任兼任講師的同仁在說學生上課只有睡覺跟玩手機,來學校只是來『打卡』而已。如果學校跟老師都已經盡一切的努力在教學上,而學生依舊如此,這時只能靠制度來處理,換言之,學校跟老師也就必須要以客觀的評分,給予學生不及格的結果,該當掉當掉,該退學就退學。

坦白說,有誰會想白花錢,只為了一張四年後才能拿到的證書?學生不是不想唸,只是學校跟老師好像離他們很遠。唸書不是苦事,只在於領門人如何領進門。

大學可以是菁英教育,也可以是全民教育。就臺灣廣設大學的精神來看,全民教育是其理想,希望能提升全體國民的知識水平。不過在這同時,得先打穩基本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馬步,調整教育方針,教育學生『如何』的知識,著重於方法論,好比如何時間管理、情緒管理、溝通、閱讀與學習,而非不問方法,只看成績的結果論。

額外提一句話,日前政府大官跳出來說,政府缺人才,企業大老也跳出來說臺灣的人才在流失,還要向外招手。這樣聽起來,好像現在留在臺灣都只剩廢才。企業不思檢討自己的甄選方式跟訓練投資,甄選都比盛大、比複雜、比難度,這到底是不是在挑符何企業文化的人,還是只是自我優越感使然。此外,國考競爭激烈,考上的都是考試菁英,理當都是人才,政府官員這樣說也很匪夷所思。實在搞不懂這些人的邏輯在哪裡,如此的刻板印象和標籤化,對於臺灣社會真的會有幫助嗎?

●作者傅延文,美國留學生,曾任中正大學哲學所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執行秘書。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Read More

快訊/18日深夜輔大男陸生宿舍尋短 原因待查

東京著衣早春新品閃亮登場

東京著衣許你一個閃亮春天! 眾多早春新品超值價199起,快點來穿出你的自信與美麗吧!

買不起房子,怎麼辦?

現在房子貴桑桑,想要買房不簡單;教你殺價心法,輕鬆搞定高房價!

超級正妹報報

ETtoday特蒐團網羅了各行各業的「隱藏版」正妹,不看會後悔!

話題獨占!東京新品shoot

大人氣單品、春夏限定款,東京著衣1周間小資女洒落全攻略,新品限時$199元起。

關懷弱勢,一輩子的志業

在富裕安定的現代,許多人無法體會貧窮、病痛、殘缺的痛苦,但在不知名的角落卻有無數雙手正在等待援助。

哈佛「豪」小子林書豪

火箭團隊默契漸佳,林書豪:我們變成熟了!

Read More

謝依涵農會密租保管箱 藏放變裝衣、富商保單存摺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八里雙屍命案關鍵證物陸續曝光,警方查出謝依涵租了一個農會的保管箱,裡面擺放著當時變裝盜領的衣物,還有陳進福夫婦的存摺、印章、保單,目前警方已採集相關指紋,釐清是否有其他人經手,共同涉案。

▼謝依涵戴假髮化老妝,盜領畫面曝光。

監視器畫面中,謝依涵戴著蓬鬆微捲的假髮,配上黑色太陽眼鏡,一身的復古格紋西裝外套,臉上還精心畫上老妝,但藏不住28歲年輕的容貌,想假扮成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翠萍,卻更為突兀;謝女拿著張翠萍的提款卡到ATM試了3次密碼都失敗,再到銀行臨櫃提領也沒成功。

▼兩人犯案?目擊者:謝依涵與一男扶昏迷夫妻。

這段畫面成了警方偵辦八里雙屍案的第一個有力證據,根據《TVBS》報導,檢警又查出,謝依涵租了一個農會的保管箱,除了變裝衣物,裡頭還放著陳進福和張翠萍的保單、存摺、和印章。

雖然謝依涵被收押後翻供說,自己只負責領錢,對謀財害命的計畫,完全不知情,但是實上,租用保管箱的人,名字登記的就是謝依涵。由於保管箱只要有鑰匙和當事人的證件,其他人也能打開,警方已經採集相關指紋,以及調閱農會監視器,清查是否有人在案發後出入農會,釐清是否有其他共犯涉案。

Read Mo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血拼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